協同發展譜新篇丨建好“菜園子” 豐盈“菜籃子” 衡水桃城區高品質果蔬產業蓬勃發展
新建改造提升果蔬設施3203畝;蔬菜年育苗能力達3500萬株;有效期內“兩品一標”農產品達到21個;建成區、鄉、村三級網格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菜籃子”抽檢合格率保持100%……
2023年以來,衡水市桃城區大力推動高品質果蔬產業示范區創建工作,通過提升科技水平、做好保障服務、推動進京入津等一系列舉措,切實增強了果蔬產業競爭能力,果蔬產品已成功進入北京、天津和石家莊等大中城市市場。
精心布局 打造果蔬產業新高地
三年來,桃城區錨定重點,精心布局,多舉措推進高品質果蔬產業穩步發展。
積極實施基地建設工程,桃城區依托設施蔬菜生產能力提升、蔬菜產業貸款貼息及高品質蔬菜高效節水等財政補貼政策,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重點打造了7個高品質果蔬規模示范片區和1個露地蔬菜(雪里紅、芥菜)種植基地。三年間,全區新建果蔬設施288畝,改造提升2915畝;累計實現果蔬節水灌溉面積5855畝。2025年預計全區果蔬產量23.342萬噸。
聚焦龍頭企業培育,桃城區持續推進新雅軒食品(河北)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預制菜生產加工基地項目,著力建設生產車間及庫房、換熱站、動力中心、輔助用房和辦公樓等;推進廣聚農業科技(衡水)股份有限公司蛋白桑種植,發展蛋白桑種植800畝;發展現代立體AI農業產業園,新建棚室15畝,安裝了魚菜共生循環農業系統和智能育苗設備。
圍繞做強特色品牌,桃城區實施品牌塑造工程,三年間,通過積極申報“兩品一標”產品、名優特新農產品和特質農產品,全區有效期內“兩品一標”農產品達到21個,果蔬農產品注冊商標達10個。
立足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桃城區抓住“蔬菜進京”有利時機,推行“基地直供+冷鏈配送+展會營銷”模式,推動優質果蔬產品高效進京;推動全區50家規模以上果蔬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依托省、市級農產品追溯平臺實現了“合格證+二維碼”電子追溯,農產品從田間到超市全程可追溯,讓首都人民吃上“放心菜”。
此外,桃城區還大力實施平臺建設工程,發揮106國道、京廣鐵路的交通運輸優勢,拓展果蔬物流專線,提高倉儲物流保供能力,以東明農產品智慧冷鏈物流建設項目為依托,推動東明果蔬交易市場提檔升級,預計2025年年底農產品交易量將達到30萬噸。
政策扶持 護航果蔬產業高質量發展
桃城區落實“六項政策”,為高品質果蔬產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制定了《衡水市桃城區構建高品質果蔬產業場景行動方案》和《衡水市桃城區果蔬產業高品質發展獎補辦法》,對在高品質果蔬示范區創建工作中符合條件的果蔬產業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涉農企業等主體給予適當獎補,切實提高了廣大種植戶的積極性。
制定了《桃城區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實施方案》,對符合標準的果蔬示范主體進行每個主體不低于2萬元、整個項目每年不低于40萬元的物化補貼。
積極申報蔬菜產業貸款貼息項目,2023年以來,全區蔬菜產業貸款貼息資金累計達到23萬余元,惠及經營主體5家。
落實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項目中央銜接補助資金100萬元,在鄧莊鎮武家莊村、鄧莊村新建果蔬設施7座,年均增收3萬余元,帶動周邊農戶50余人就業。
落實農旅融合示范項目財政補助資金611.35萬元,在鄧莊鎮武家莊村、河沿鎮郭埝村新建果蔬設施36座,帶動脫貧戶和防貧監測戶人均增收500元左右,并帶動7個村平均增收3萬元。
此外,高品質蔬菜高效節水項目投入資金171.5萬元,助力桃城區實施蔬菜水肥一體化面積1000畝,覆蓋經營主體6家。
科技引領 果蔬產業加快轉型發展
科技是果蔬產業轉型發展的動力之源。桃城區強化科技引領,加強人才培養,推廣良種、良法、良技,持續提升果蔬產業競爭力。
實施科技助力工程。桃城區深化與中國農大、河北農大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聯合研究無花果基因測序、木酢液配方優選實驗、A+溫室工廠、人工光植物工廠、LED育苗及優質葉菜、果菜,富硒油菜、瑞克斯旺黃瓜等多個項目。同時,他們以大山合作社、國際設施園藝產業園等8家科技示范主體為載體,不斷完善“技術專家隊伍+示范基地”的服務模式,通過采用“示范基地帶動群眾參與”的模式,展示技術,示范品種,展現模式,“以點帶面”、矩陣式推動果蔬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累計吸納基地周邊村民參與用工1000余人。
打造高素質農民隊伍。桃城區先后與中國農大、河北農大、中國農業科學院、衡水學院、眾農益道和PGS聯盟等院校和民間科研團體建立了合作關系,依托高素質農民培訓項目,累計成功舉辦果蔬培訓班4期,培訓高素質農民584人。
實施品質提升工程。桃城區瞄準京津高端消費市場,探索發展富鋅、富硒、富鉬等功能果蔬品種,并選育、引進和推廣了“普羅旺斯”“粉蘭達”西紅柿等一批設施果蔬名優新特品種,畝均增收近2000元。
強化技術輻射,桃城區以世外桃源、振興家庭農場、后鋪蜜桃園、梅開五福桃園、鄧莊山楂種植基地為支點,大力推廣果園生草法等技術,輻射帶動全區7500畝果園,改善了果園生態環境,提高果品品質。同時,該區依托衡水國際設施園藝產業園的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全面開展以智慧化、工廠化種植示范為核心的農業生產、農事科普、娛樂休閑、農民培訓等多元活動,進行戴多星荷蘭黃瓜、櫻桃番茄、奶油生菜等新品種果蔬的種植示范推廣,帶動果蔬種植面積200余畝。(通訊員 劉路 張亞萍 王政)
來源:衡水新聞網
編輯:楊宏璐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