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百分之五點四
區域協同成效持續顯現 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
上半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百分之五點四
省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京津冀三地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總體經濟運行平穩、穩中向好,區域協同成效持續顯現,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
■ 發展動能不斷集聚,高精尖產業顯現活力
上半年,京津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7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4%。
從工業看,三地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0%、5.1%和7.4%。高精尖產業顯現活力,北京、河北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6.8%和10.6%。
從投資看,三地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分別增長14.1%、5.5%和6.5%,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產能升級,三地設備購置投資分別增長99%、29.1%和53.2%。高技術產業投資活躍,三地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1.2倍、14.3%和40.9%,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1.6倍、17.5%和69.4%。
從消費看,京津冀地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097.8億元,同比增長0.7%,其中河北增長5.8%。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繼續顯效,三地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4.6%、12.2%和9.5%。
■ 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加快推進,新“兩翼”建設迸發動力
三地加快推進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國家一體化算力網絡京津冀樞紐張家口算力中心項目主體完工,首屆“京津冀數字經濟協同創新與融合發展”專題論壇舉辦,匯聚區域算力、智能制造、網絡安全、人工智能融合應用等領域企業、園區、協會,構建起三地數字經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上半年,天津來自京冀的產業項目到位金額990.4億元,占全部產業項目到位金額近5成。4月,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在順義掛牌成立,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科技生態港順義園區重點推進項目20余個,9個項目完成簽約。北京中關村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與唐山高新區圍繞90余家企業需求開展“卡脖子”技術聯合攻關,唐山機器人共享工廠開放共享800臺套高端設備,吸引京津研發團隊入駐。
新“兩翼”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北京城市副中心持續引企擴容。上半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的通州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2.5%,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18.7%,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雄安新區加速建設未來之城。雄安高新區掛牌成立一周年,新質生產力創新中心、未來科創城軌道智慧交通聯合實驗室等7個平臺項目揭牌,一批創新企業、高端商業正式入駐,形成“科技+產業+服務”的全鏈條布局。上半年,雄安新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13.5%,金融島一體化、雄安科創中心等重點項目拔節生長,數字服務產業基地、供應鏈服務大廈、未來智造大廈等第四批主題樓宇授牌。
■ 民生保障扎實有力,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交通路網互聯。首條外埠進京公交班線開通運營,河北大廠公交與北京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無縫銜接。上半年,三地通過鐵路發送至其他兩省市的旅客量7649.3萬人次,同比增長7.4%;環京通勤人員月均46萬人,同比增長3.3%。
醫療資源互通。上半年,津冀參保人員在北京就醫直接結算839.8萬人次,占京外醫保結算人次的35.4%;京津冀醫聯體115家成員單位聯合開展“京津冀醫聯體義診日活動”。
人才培育互助。河北累計引入300余所京津基礎教育學校合作辦學,京津9所高職院校在河北開展跨省單獨招生試點和“3+2”聯合培養。(記者 方素菊)
來源:河北日報
編輯:王俏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