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抗戰歷史 傳承抗戰精神 | 太行山上的紅綠藍交響
井陘,地處冀晉交界,“四方高,中央下”的地形讓它成為“太行八陘之第五陘”。85年前,這里是百團大戰序戰的中心戰場,太行山的溝壑間激蕩著沖鋒的號角;85年后,這里滿山蒼翠、產業興旺,紅色印記、綠色生態與藍色動能奏響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動人交響。
紅色記憶:百團大戰的烽火傳奇
直通車抵達井陘縣辛莊鄉洪河漕村
8月20號清晨,石家莊正太飯店門前,第一班“紅色游直通車”緩緩出發。沿著當年“百團大戰”時八路軍征戰的路線,從井陘洪河漕百團大戰指揮部舊址到山西娘子關正太破襲戰遺跡,最終抵達山西陽泉獅垴山百團大戰紀念館。青山綠水間,游客們透過車窗仿佛依然能夠看到85年前戰士們奮勇沖鋒的身影。
正太鐵路破襲戰場景還原場景
1940年,抗日戰爭進入最艱難的相持階段,日軍的“囚籠政策”妄圖困死華北軍民。同年8月20號夜,八路軍的紅色信號彈劃破天際,正太鐵路破襲戰就此打響,百團大戰揭開序幕。
石家莊井陘縣百團大戰紀念碑林
河北省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副會長王律自豪的說,百團大戰是我黨領導的八路軍在華北敵后進行的一場持續時間最長、范圍最廣、影響最大、戰果最輝煌的(戰役),極大的打擊了日寇在華北的囂張氣焰,百團大戰的前線指揮部就設在井陘縣洪河漕村,正是這片紅色土地,見證了八路軍105個團打破封鎖的壯舉,極大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信心。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書寫了輝煌、壯麗的篇章。
井陘縣洪河漕村百團大戰展覽室在洪河漕村的石屋群中,中國首家民間戰史展室靜靜矗立。當年八路軍用過的桌椅、馬燈、石雷、獵槍整齊陳列,每一件實物都在訴說著正太鐵路破襲戰“男女老少齊上陣”的故事。一首民謠至今在當地廣泛流傳“男女老少都下山,小孩大人組成團,女人頂個男人干,拆軌破路割電線,枕木燒著冒狼煙”。
井陘縣愛國主義教育館講解員高賢給記者王謙介紹百團大戰在井陘打響時的相關情況
井陘縣愛國主義教育館講解員高賢,用一組數據,道出了井陘抗日軍民做出的巨大貢獻:井陘拱衛了兩個邊區,打響了 40 多場有影響力的戰斗,4724 名青壯年參軍入伍,2203 人成為烈士,平均每一個村就有 7 名烈士。
硝煙散盡,井陘迎來了建設與發展的新階段。戰火中鑄就的“堅韌不拔、守護家園”的紅色精神,已深深留在井陘人的骨子里、血脈里。
綠色轉型:從“灰白”到“翠綠”的艱難抉擇
憑借冀晉交界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礦產資源,井陘曾一度走上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這里是全國最大的鈣鎂產業聚集區,也是全國最大的煤炭二級交易市場,400 多個礦山、50 多家碳酸鈣企業、500 多家煤場遍布山間。
記者孫蘭采訪中歐裕集團總經理齊浩宇(左)
但這樣的“紅火”,卻讓太行山付出了巨大代價。中歐裕集團總經理齊浩宇至今記得10年前的景象。“洗煤廠遍地,洗煤廠區域樹葉上全都是黑的,灰廠的區域樹葉上全是白的。”
過度依賴資源、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不可持續,井陘的未來之路在哪里?
環保標語在中歐裕集團隨處可見
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新發展理念為迷茫中的井陘指明了方向,井陘痛下決心“向綠轉型”:把不符合要求的碳酸鈣企業和露天煤場堅決取締,投入數億元開展礦山復綠、河道治理。
河北翔金超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廠區
走進中歐裕集團下屬子公司河北翔金超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廠區,綠樹掩映,芳草茵茵,一塵不染,很難想象這是一家加工石灰石的企業。
“打開咱們報警設置,省環保廳要求企業氮氧化物的閾值應該是190,現在我們的分鐘值是49。”總經理劉志暉指著監控中心大屏幕說,他們已經從“灰色巨人”蛻變為“環保標桿”。
作為全國碳酸鈣行業領頭企業,中歐裕集團在“向綠而生”的過程中也經歷過掙扎與徘徊。最終,紅色基因里的堅韌和擔當讓這家本土民營企業拋卻私心雜念,投入近 8000 萬元改造升級全流程環保設備。
還是那座山,還是這些人。理念飛升,井陘蝶變:青山重現,綠水東流。2020年,井陘入選全國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先進典范。“我們就是大山里的孩子,大山養育了我們,我們就是要有敬畏心的去對待每一塊石頭。”回看轉型之路,中歐裕集團總經理齊浩宇感慨萬千。“把綠色、把智能、把精細化管理放在首位,做對子孫以及和整個產業有預留的事情,長期的,可持續的。”
藍色動能:低空經濟開啟發展新賽道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這對井陘而言,又是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
2025年8月,縱橫鴟吻(河北)全資子公司廠房建設中
今年4月份,井陘引進全球知名工業無人機企業成都縱橫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井陘設立縱橫鴟吻(河北)全資子公司,主要研發生產山區大載重滅火無人機、機庫,開發山地森林巡、防、滅一體的無人機值守系統。井陘縣經濟開發區招商局局長竇曉娟說,5000平米的生產廠房裝修設計目前已經完成,這條生產線的核心目標,就是用“藍色”科技守護“綠色”生態,為石家莊山地森林防火、滅火注入新質生產力,為河北省乃至整個太行山沿線的省市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井陘方案。
如今,這里的“藍色”版圖還在擴大。竇曉娟介紹,井陘規劃了“一主三輔”的產業布局,通過“無人機智造+場景革命”雙輪驅動,開辟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賽道。“一主”低空數字經濟產業園;“三輔”:一是無人駕駛航空器試飛基地,主要供多旋翼、垂直起降固定翼、直升機等京津冀生產研發企業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試飛場地;二是產教融合試驗試飛基地,為大型固定翼、輕型飛機的試驗試飛提供場所,同步可開展通航、飛行培訓及低空文旅項目。三是低空經濟產教融合園區建設,主要打造縣域低空數字經濟培訓樣板。
直通車在太行腹地穿行,紅、綠、藍交織的故事,仿佛山坳里激蕩的清風,鋪陳延展。每一個井陘人鏗鏘的話語和堅實的腳步,又恰似一首動人的“三色交響”,在民族復興的大路上演奏出絕妙的樂章。冀時客戶端報道(河北臺 孫蘭 宋肖肖 曹力 王謙)
來源:冀時客戶端
編輯:王俏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