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崛起新動力丨北戴河加速文旅融合激活四季游
演員在北戴河碧螺塔酒吧公園演出。記者 劉劍 攝
秦皇島日報 記者 康美思
海風輕拂,星光為伴,當北戴河的浪漫之夜遇上動人的藝術旋律,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連日來,2025“遇見藝術”惠民演出正在這里火熱上演,讓游客盡享浪漫與歡愉。
北戴河因旅游而興,多年來資源、產業、人口密集于東南部,旅游淡旺季差異明顯。北戴河區按照“依托海而不依賴海”的工作理念,加速文旅融合,以豐富多層次、高品質的產品供給,將游客由沿海向腹地吸引、游玩時間由旅游旺季向全年延伸,真正實現從“看海”到“用海”,從“單一場景”到“多元生態”的拓展,打造四季運營的拳頭品牌。
今年以來,北戴河區聚焦“培樹精品、塑造標桿”核心戰略,持續盤活怪樓片區資源,構建起“藝術賦能、康養升級、研學創新”三位一體的項目矩陣,為濱海旅游品牌注入全新活力。通過延展旅游服務時間,打造首個全季運營新片區。針對游客向海而來、旅游淡旺季差異明顯等問題,以藝術、康養、研學為主題,引入精品項目賦能片區建設。
7月,北戴河·不同藝術小鎮正式開園。作為北戴河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北戴河·不同藝術小鎮巧妙連接藝術與生活,打造出一個獨具特色的沉浸式藝術體驗空間。
8月17日,記者走進夜幕下的北戴河·不同藝術小鎮。這座占地120畝的沉浸式藝術體驗樂園,呈現了不同CIRCLE當代藝術中心、不同藝術商業街區、不同藝工坊、不同藝術聚場四大核心區域。開園期間,同步推出《夏日波普狂想-龍蝦星球》《不同·藝術后浪十大美院學生優秀作品展》等主題展覽。潮汕&北戴河非遺共創館、王藝工作室等特色藝術空間,令人領略非遺的碰撞交融與當代藝術的獨特魅力。絲路風情街、陶市集、非遺藝術市集、不同藝術市集等多主題市集,
讓游客在逛購中感受多元文化的鮮活與市井煙火的濃郁氣息。北戴河·不同藝術小鎮以“藝術文旅”新模式重構文旅產業價值鏈,擺脫傳統“靠海吃飯”的景區模式,填補北戴河文旅產業空白。
為加速由觀光游向體驗游轉變,北戴河區圍繞人文主題增加了文化藝術、健康養生、研學活動等體驗內容,讓游客增加了停留時間,推動消費潛力得到有效釋放。“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成果展”,展出500余幅中國繪畫史上藝術精品;打造“超越想象 人機共生北戴河AI繪畫展”,利用AI技術進行融合創作,結合視覺藝術與療愈音樂,展現北戴河海濱風光、歷史人物。
暑假中,來自北京的10余名小學生來到北戴河開啟研學之旅。在北戴河藝術村落,研學團的小學生化身非遺“小傳人”,沉浸式體驗非遺布藝納繡手工制作。他們神情專注,手持細針,牽引著彩線在棉布上小心翼翼地穿梭。
不一會兒,一個個飽滿的蓮蓬便呈現出來,孩子們眼中滿是收獲的喜悅。
研學團成員小學生劉音伽說:“今天第一次參與非遺布藝手工制作,我非常感興趣,通過這次手工體驗,我見識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非常有意義。”
同時,歌華營地在課程設置上除保留原有的“體驗式”“項目式”課程外,新增了“科技探索”“非遺傳承”等特色內容,并重點開拓京津冀區域研學、國際研學項目,預計今年青少年接待量將突破2萬人次,國際學員目標增至8000余人次。截至目前,共舉辦“童繪未來”國際少兒環保公益大賽八屆獲獎作品聯展、“出發去太空”“愛我中華 我的航天夢”等各類主題活動,預計吸引1萬余人次參觀。
北戴河區旅游和文化廣電局副局長崔常堯表示,北戴河區將持續發力,進一步整合多方資源,不斷優化研學產品體系與線路設計,圍繞非遺技藝體驗、歷史文化探尋、生態科普教育、藝術創作等主題,打造覆蓋周邊地區乃至適合國內外不同群體的特色研學線路,讓北戴河成為寓教于樂的理想之地,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注入更多文化活力。
編輯:楊宏璐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