а√天堂在线官网中文下载/18xxxhd/中文av在线天堂/狠狠瑟 - 亚洲精品com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 永恒記憶·不朽豐碑 | 赤崖暴動:昌黎人民武裝抗日的開端


秦皇島日報 記者 戴夢

在秦皇島博物館第二展廳“艱苦抗戰 中流砥柱”板塊前,53歲的志愿講解員劉賢正指著展板上的照片向參觀者介紹1938年冀東抗日大暴動的歷史背景,還原了這場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席卷冀東20多個縣的抗日斗爭。其中,昌黎赤崖暴動作為冀東大暴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昌黎人民武裝抗日的開端。記者的思緒隨著她的講述,一下子進入了那段戰火硝煙的歲月……

1933年4月,日軍侵占昌黎縣城。“七七事變”發生后不久,日本侵略者不斷增加駐軍,加強對昌黎的控制。1938年1月,日本侵略者在赤崖增設一處駐扎20多人的日偽警察分駐所,監視、毒化和欺壓這一帶的百姓,百姓苦不堪言。

冀東黨組織鑒于武裝暴動條件逐步成熟,便以華北人民自衛會冀東分會的名義,召開了十縣人民抗日代表會議,決定由張其羽負責領導昌黎抗日暴動。

1938年8月4日,張其羽組織20多人舉行抗日暴動。暴動隊伍當天攻破了赤崖日偽警察分駐所,收繳偽警察分隊的20多支槍,并當即在赤崖完小的南操場開大會,宣布抗日暴動,有力地震懾了敵人。這就是有名的赤崖暴動,打響了昌黎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槍。

赤崖暴動成功后,張其羽領導的這支抗日隊伍初名“冀東抗日聯軍第二總隊”,李盛瑞任隊長,張其羽任指導員。他們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進而在昌黎掀起了武裝抗日的救亡熱潮,僅赤崖就有近100人參加抗日隊伍。此后,張其羽領導的抗日隊伍迅速擴充到1000多人。

在此期間,昌黎縣大營村愛國青年丁萬有在該縣南部地區揭竿而起,自稱“抗日第十路軍”,后經張其羽爭取,丁萬有和他的隊伍接受了黨的領導,兩支隊伍改編為華北抗日聯軍昌黎支隊,共計3500余人,丁萬有任司令,張其羽任黨代表。他們夜襲朱各莊、石門火車站,配合攻打灤縣縣城。到8月中旬,暴動隊伍發展到五六千人,先后控制了昌黎的絕大部分村鎮。10月,隊伍奉命撤往平西根據地整訓。22日,轉移到遵化縣宮里時突遭日偽軍重兵包圍。經浴血奮戰,只有少數人轉移到平西根據地。

第一次暴動結束后,日本侵略者對參加起義的群眾進行瘋狂報復和鎮壓,昌黎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張其羽做通了赤崖偽警備小隊隊長劉成玉的思想工作,在赤崖設立抗日秘密活動聯絡點。1940年夏,張其羽、劉成玉等人在一天夜里攻打赤崖據點,因據點中的偽警察多為劉成玉老部下,經喊話,未做任何抵抗就繳了械,獲得大槍30多支。這就是二次赤崖暴動。

1940年秋,張其羽被黨組織派往平西抗日根據地學習。這年冬天,張其羽在返回昌黎途中被敵人包圍,壯烈犧牲。現在,昌黎縣烈士陵園還保存著張其羽烈士的遺物。

抗日戰爭末期,赤崖成為昌黎抗日中學的誕生地。解放戰爭初期,赤崖又成為昌黎縣民主政府駐地之一。

80多年過去了,抗戰的硝煙早已散去,曾經的日偽警察分駐所舊址現已成為抗日暴動遺址。那3間屋里的墻上陳列著抗戰英雄的事跡,仍在向人們無聲地訴說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戰傳奇。

記者手記:

讓英雄精神照亮前行路

在整理赤崖暴動的史料時,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這場斗爭的群眾性特征。1938年的冀東大地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20多名武裝人員最初發動的暴動,最終匯聚成3500多人的抗日洪流,這背后是無數普通農民、手工業者和知識分子的不悔選擇。

作為記者,我常常思考如何講述歷史。赤崖暴動的故事告訴我們,那些樸實的數字——20支槍、3500人、兩次暴動,本身就蘊含著震撼人心的力量。

今天,當我們站在赤崖暴動遺址前,看到的不僅是歷史的紀念,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這種傳承不是簡單重復,而是讓英雄的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新的意義。或許這就是我們紀念抗戰的最好方式——不是停留在感動,而是汲取力量,繼續前行。


編輯:薛佳麟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