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基層丨葡萄藤上結“金果” 鄉村振興路更寬
秦皇島日報 記者 陳引玉 通訊員 楊湘雨
近日,盧龍縣葡萄種植基地的葡萄迎來豐收旺季,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掛滿藤架,紫紅的“蜜光”、翠綠的“陽光玫瑰”、飽滿的“藍寶石”……品種豐富,沉甸甸地如珍珠般點綴在綠葉間,種植戶們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
8月6日,走進位于蛤泊鎮鮑子溝村的牧川家庭農場,濃郁的果香撲面而來。果農們正穿梭在葡萄架下,小心翼翼地將葡萄采摘、裝箱。
“我們一共有30多畝地、10個棚,今年的畝產能達到2000公斤,收益還是挺不錯的。”農場管理人員楊立軍告訴記者。
據了解,農場種植葡萄已有35年,培育的葡萄品種達20余種。2024年,農場通過網絡平臺拓展銷售渠道,憑借優質口感和穩定品質積累了大批回頭客,形成了穩定的客戶群體。如今,網絡銷售與物流運輸的高效配合,不僅打破了地域限制,讓訂單遍布全國各地,更大大縮短了葡萄從田間到餐桌的時間。每天早飯過后,農場員工便“兵分兩路”,一部分在棚內完成摘袋、采摘工作,另一部分負責過秤、裝箱,全力保障葡萄以最快速度送達消費者手中。
農場負責人曹哲介紹:“我們現在有了穩定的銷路,每天在平臺上都有訂單,以物流的方式發走,還經常有游客來采摘游玩,一些北京的老顧客每年都來,收入挺穩定的。”
牧川家庭農場的豐收景象,正是盧龍縣葡萄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今年盧龍全縣葡萄種植面積達2.33萬畝,預計產量7.68萬噸,產值達億元。近年來,盧龍不斷優化葡萄種植結構,引進優質品種、推廣科學種植技術,同時整合線上線下銷售渠道,鼓勵發展“采摘游”,推動葡萄產業從單一種植向“種植+銷售+文旅”融合模式轉型。
如今,這一串串葡萄不僅成為農戶增收的“金果”,更串起了助力鄉村振興的致富鏈,讓葡萄產業成為盧龍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名片。
編輯:楊宏璐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