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信心 勇挑大梁·改革新成效 | 匯聚“她”力量 服務暖萬家—秦皇島擦亮“河北福嫂”品牌促進婦女就業
秦皇島日報 記者 王瀟瀟
清晨6點,在國康秦皇島醫養康養老中心,張崇開始了忙碌的一天。這位曾在全國巾幗家政服務職業技能大賽上獲得三等獎的“90后”,正熟練地幫助失能老人翻身、測血壓。十年前從計算機專業畢業時,她從未想過,自己會在家政護理領域找到人生坐標。“剛開始連給老人擦浴都緊張得手心冒汗。”張崇回憶起入行初期的窘迫,“但看到老人期待的眼神,就覺得必須扛下來。”
在秦皇島,像張崇這樣的“河北福嫂”還有很多,她們如今卻憑借專業技能走出家庭、走進京津,成為城市服務的溫暖底色。
“一開始覺得當保姆沒面子,是婦聯的宣講讓我動了心。現在靠手藝掙錢,腰桿挺得筆直。”在河北福嫂港城家政驛站參加培訓的王麗坦言。過去幾年里,市婦聯深入開展“婦聯約你學家政”宣講,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宣講活動745場次,廣泛宣傳家政服務業的發展前景、國家政策、就業優勢等,引導廣大婦女轉變就業觀念,投身家政服務業。如今,全市已有4537名婦女通過婦聯引導,在家政領域實現就業,她們的事跡被張貼在社區宣傳欄,成為鮮活的職業啟蒙教材。
“王阿姨,明天我還按時來給您打掃衛生。”在海港區天洋新城社區里,靳文君給客戶家做完保潔后,來到社區食堂取了3份飯菜,分別為3位老人送到家里。
靳文君干家政工作已經六七年了,是一名五星級“河北福嫂”。現在,靳文君的身份是“共享保姆”。“我同時服務3個家庭的3位老人,負責他們的日間照料和居家保潔。”靳文君說,相對于專職照顧1個老人,照顧3個老人會辛苦一些,但是收入更高,平時自己也會有一些自由時間。
這種1名福嫂服務多戶家庭的模式,已在全市18個社區有條不紊推進,500多名“共享保姆”走進家庭。這背后,是“河北福嫂港城家政驛站”織就的網絡。在驛站里,家政企業駐點服務,“惠行萬家”平臺一鍵下單,“十五分鐘生活圈”讓養老、育兒等需求在家門口得到回應。“以前找保姆要托關系,現在驛站里就能挑,還能查資質,踏實!”居民李霞的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這一模式的成功,依托于我市完善的培訓體系。目前,全市已構建起“基礎培訓+提升培訓+學歷培訓”的金字塔式培育體系,通過分層分類強化教育賦能,筑牢服務“基本功”。
在培訓實施中,市縣婦聯牽頭開展基礎培訓,聯合人社等部門開設家政員、老年護理、嬰幼兒照護等課程,幫助婦女系統掌握家政服務基礎知識與技能;通過崗前集訓與“回爐”深造相結合,強化職業道德、心理健康與誠信建設教育,推動從業人員綜合素質與職業技能雙提升,不少福嫂通過培訓考取多本職業資格證書,拓寬了就業賽道與發展空間;中高職院校則承擔學歷培訓職能,依托秦工職院、河北對外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開設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幼兒保育等專業,加強學科建設,邀請現代家政領域專家學者授課,深化產教融合,為行業縱深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從觀念破冰到能力提升,秦皇島“河北福嫂”這些綻放的巾幗芳華,正成為港城溫暖的民生底色。
編輯:薛佳麟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