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 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貢獻秦皇島力量丨生活圈子大了 幸福指數高了
秦皇島日報 記者 劉建楠
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讓市民出行更便捷。 本報記者柳宏澤攝
穿梭于樓內,工人們正忙碌著搬運物料、焊接管材……近日,位于北戴河新區產業園內的河北省生物制造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示范平臺,進入40噸級發酵至分離一體化平臺的最后搭建階段。
筑巢引得金鳳棲。自2023年“7+6”政策實施以來,北戴河新區與京津冀地區共簽訂投資協議項目47個,總投資額達123.35億元。如今,這些品質優、效益好的項目已經在秦皇島落地生根。
秦皇島市民憑借社保卡“一卡通”,刷遍京津冀地鐵、公交、景區,“嘀”聲響起,幸福一“觸”即發。
從科技成果轉化到項目建設,從立體交通到智慧民生……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方方面面的改變與提升,讓秦皇島人的生活圈子更大了,幸福指數更高了。
銀亮的巨型發酵罐形成鋼鐵矩陣,精密儀器指示燈不停閃爍,產品流水線平穩運轉……總投資5.5億元的微元合成生物制造項目,已進入試生產階段,產品源源不斷供應醫藥、食品、飼料等領域。
2023年,政策的東風徐徐吹來,北戴河新區乘勢而上,以“兩園一港”為孵化器,用足用好示范區“7+6”政策,促使一批集科學研究、中試放大、產業化于一體的項目落地轉化,為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懷揣著對故鄉的濃濃深情,兩年前,42歲的天津岐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焦明月,將旗下子公司丹彤醫藥的中試、生產項目放到了北戴河新區醫療器械產業港。
“當時,招商局的主管領導找到我,跟我講了新區的‘7+6’政策,并建議我回家鄉發展。”焦明月說,“回家鄉、為家鄉貢獻力量,也是我心之所向,再加上這樣的利好政策,沒多想,我就答應了。”
透過玻璃展示瓶可見明黃色的細小碎粒,在丹彤公司,焦明月拿著人工牛黃展品介紹:“我們已經和國藥集團、太極藥業、蘇州雷允上、山西廣譽遠等企業簽約,我們生產的人工牛黃原料,將被這些企業用于安宮牛黃丸、六神丸等藥品制作。”
目前,丹彤(秦皇島)公司已完成產品中試和藥學研究,產業之船蓄勢待發。
河北省生物制造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示范平臺,進入發酵平臺最后搭建階段……該平臺依托北京化工大學科研團隊,圍繞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醫藥三大板塊,開發了氨基葡萄糖、脂肪酶、燃料乙醇、增塑劑等產品,實現從克級到噸級的全流程設計和批量生產驗證,有效推動北京研發成果在秦皇島的落地轉化。
今年,中信集團北京中信創投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三級子公司)成功遷入北戴河新區;中綠電、中國大唐、國機集團等央企正在陸續對接,為產業發展積蓄澎湃動能。
“依托‘兩園一港’,我們聚焦生命健康特色主導產業,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全力推動招商引資工作提質增效,加速推動重點項目落地投產。”北戴河新區招商和投資促進局局長牛東偉表示。
交通協同——阡陌經緯變通途
明媚7月,機器轟鳴聲劃開燕山余脈的晨曦,推土機和鏟運機輪番上陣,進行路基修筑、基坑開挖、平整場地等作業……京哈高速河北段九門口復線建設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預計年底工程主體貫通。”九門口復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賀釗說。
與此同時,秦沈高速北戴河新區至京秦高速段施工設計圖已取得省交通運輸廳批復——兩條交通“大動脈”即將破土而出。
在秦皇島,一張以港口為龍頭,高鐵、高速、機場為骨架的立體交通網已然成形。
立體交通奏強音,港城動脈正躍動。全市685.35公里鐵路營運里程,串聯起津秦高鐵、京哈線等5條國鐵干線,將我市納入京津冀2小時交通圈。
清晨,從秦皇島乘坐高鐵到北京,參觀故宮博物院、打卡老北京胡同、泛舟于北海公園,市民魏輝帶著孩子度過愉快的一天后,乘車回秦。“現在的交通真的很方便,我和孩子既實現了游玩計劃,又能在當天返回舒適的家中,感覺很開心很幸福。”她說。
在北戴河機場,一架架客機在渤海灣的晴朗天空中起降。我市通航石家莊、上海、廣州、成都等8座城市的6條航線,編織出“五大航空旅游通道”。
“今年,我們增加了麗江-長沙-秦皇島的航線,還要適時增加航線。”市交通運輸局鐵路民航科科長毛紹琢介紹,今年我市航空發揮旅游資源長處,推出“航空+旅游”模式,用旅游資源吸引游客,有效拉動經濟增長。
廣袤鄉野,“四好農村路”畫卷徐徐鋪展。
省級美麗農村精品示范路延伸開來,北戴河區、昌黎縣摘得“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桂冠,撫寧區獲評省級示范縣。7485公里農村公路蜿蜒如網,實現了鄉鄉通三級路、村村通硬化路,客車與物流覆蓋率均達100%。
城鄉交通一體化水平全面提升,30公里范圍內農村客運公交化運行率100%。一條條農村路,變身為鄉村振興的希望之路。
看著本村村民載著油桃開車駛上縣縣通公路,盧龍縣蛤泊鎮高柳河村黨支部書記周杰感慨地說:“現在開車太方便了,村村通和縣縣通的交互相通,既方便了村民們的生產生活,又提升了他們的幸福感。”
數據協同——“智”行千里惠萬家
“去外地看病,一樣好使,特別方便。”今年2月,去北京協和醫院就醫的我市市民王平,對社保卡“一卡通”的使用贊不絕口。
全市315萬張社保卡,在政務服務、人社業務、就醫購藥、文化體驗、旅游觀光、交通出行以及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發放七大領域書寫民生溫情。
這張小卡片的力量源于政策賦能。去年,《河北省推進京津冀社會保障卡一卡通規定》正式施行,實現讓智慧民生成果惠及千家萬戶的目標。
在北戴河鴿子窩景區入口處,市民馮涵出示社保卡“一卡通”后,隨即通過檢票口。“以前要掏身份證、買門票,現在一張社保卡全搞定!”她揚了揚手中的卡片,笑著說。
在政務服務中心,讀卡器取代了紙質取號單,市縣兩級窗口實現“刷卡即辦”;圖書館書架間,自助借閱機完成升級,市民持卡輕掃即享書香;在全國跨省異地就醫,通過電子社保卡與電子健康卡互認,掛號、支付、實體社保卡醫保結算,盡在指尖輕點……
第三代社保卡以“非接觸式”的讀卡方式全新亮相。“第三代社保卡完成了芯片的升級,而且可同步簽發電子社保卡。”市人社局信息中心張志平介紹,在電子社保卡界面,市民可進行查詢、繳費、預約景點等操作。
以“一卡集成、全域通辦”的核心理念,這把浸潤著民生溫度的“金鑰匙”,正以科技之力改變著港城人民的日常生活,與之而來的,是秦皇島人生活圈子的變大和幸福指數的提升。
編輯:王俏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