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美文丨油炸糕里的人間煙火
清晨五點,昌黎老街還浸在薄霧里,湯姐譽坊的后廚已亮起暖黃的燈光。案板上雪白的面粉堆成小山,鐵鍋里的水咕嘟咕嘟冒著熱氣,湯姐系上藍布圍裙,開始了每日與油炸糕的甜蜜相逢。這一方小小的灶臺,藏著傳承多年的老手藝,也藏著最樸實的人間煙火。
做油炸糕的第一步,是和面。溫水傾注而下,瞬間激起面粉的熱烈回應,一股麥香在廚房里彌漫開來。湯姐總說:“和面的水溫、水量都得拿捏準,就像拿捏生活的火候。”她的雙手在面團間翻飛,利落地將面團分成小塊,動作行云流水,仿佛在演繹一場指尖上的舞蹈。
與此同時,調制餡料的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紅糖塊在瓷碗里靜靜等待,湯姐將它們碾碎,加入一小把白面和香氣四溢的熟芝麻。“紅糖要選云南的古法紅糖,芝麻得是本地炒熟的”,她一邊攪拌一邊念叨,“這白面可不能少,既能防止紅糖流心,又能讓餡料更有層次感”。攪拌均勻的餡料,色澤誘人,散發著濃郁的香甜氣息,光是聞著,就讓人垂涎欲滴。
包餡的過程最見功夫。取一個醒好的劑子,在湯姐手中輕輕一捏,便成了小巧的面窩。舀一勺餡料放入其中,手指靈活地收攏、按壓,動作輕柔而精準,仿佛在雕琢一件藝術品。不一會兒,一個個圓潤飽滿的油炸糕生坯整齊地排列在案板上,靜靜地等待著與熱油的奇妙邂逅。
油溫升至170度,湯姐將生坯小心翼翼地下入鍋中。剛下鍋的油炸糕安靜地沉在鍋底,隨著油溫的升高,它們漸漸蘇醒,一個個鼓起小泡,輕盈地浮上油面。湯姐手持長筷,不時輕輕翻動,讓每一個油炸糕都能均勻受熱。金黃的油花在鍋中歡快地跳躍,油炸糕的表面漸漸泛起誘人的焦黃色,一股濃郁的香味撲鼻而來,讓人忍不住吞咽口水。
出鍋的油炸糕,宛如一個個金燦燦的小太陽。外皮酥脆得能聽見 “咔嚓”的聲響,輕輕咬開,溫熱的紅糖餡料緩緩流出,香甜的氣息瞬間在口腔中散開。芝麻的香氣、紅糖的甜蜜與面皮的酥脆完美融合,交織成一曲美妙的味覺交響樂。
在湯姐譽坊,油炸糕不僅僅是一道美食,更是歲月的見證者。多年來,湯姐堅守著這份傳統手藝,用最樸素的食材,最真摯的匠心,為食客們帶來溫暖與滿足。老街坊們常常說:“早上不來一個湯姐家的油炸糕,這一天都不踏實。”而對于遠道而來的客人,這一口油炸糕,承載著對昌黎的初印象,也成為了記憶中難忘的味道。
當第一縷陽光灑在老街的青石板上,湯姐譽坊的門前已排起了長隊。人們捧著剛出鍋的油炸糕,在氤氳的香氣中開啟新的一天。這小小的油炸糕,裹著滾燙的甜蜜,也裹著最濃稠的人間煙火,在歲月的長河中,散發著永恒的魅力。
作者:秦淑娜
編輯:薛佳麟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