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基層 | 撫寧區:農旅融合讓鄉村“火”起來
秦皇島日報 記者 劉建楠
依山傍水,綠意盎然,四周山石聳立,溪水環繞……進入七月,連日的霏雨,將撫寧區大新寨鎮小河峪村裝扮得云霧繚繞,如夢如幻。
7月14日上午,記者從市區驅車30多分鐘,便到了小河峪村。作為撫寧區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一員,小河峪村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前往觀光體驗。
村中一座農家院,由于建筑風格迥異,十分顯眼,門前小牌上寫著“峪見六號院”。走進小院兒,仿佛走進一座夢幻花園,一簇簇郁金香花束裝飾,給人以清新之感;院中一個長約10米、通透見底的玻璃池,在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是第一次來嗎?你們先隨便看看,感受一下我家的小院?!薄坝娏栐骸钡呐魅硕t笑著迎接我們。
2020年,二紅投資350萬元,還招聘了5名當地人,經營起這家民宿小院。“在我這兒打工的幾名工人都覺得守家在地的,照顧老人孩子比較方便,比出去打工強?!倍t說。
說話間,市區三合匯美發公司的王經理帶著20多人的團隊走進來:“我們要在這兒團建一天,中午得給我們安排飯菜。”二紅這邊忙碌起來。
滋滋冒油的烤全羊、香氣撲鼻的笨雞蛋炒蔥段……不遠處的老韓農家院飄出了誘人的香味。“今天中午又是兩桌,小院開了13年了,村民看我們的農家院干得挺好,有條件的也跟著干上了。”老韓美滋滋地說,“從清明假期到端午假期,客房加用餐總共凈掙了3萬元?!?/p>
離開小河峪村,記者來到大新寨鎮另一個以產業聞名的村落——王漢溝村。這里是遠近聞名的“油桃之鄉”。全村近3000畝桃樹,每年給村民帶來550萬元左右的收入。
在村子廣場上,十幾名村民正在給油桃扒袋,飽滿誘人的黃油桃果香撲鼻,裝箱待發。
如何讓傳統種植與新興的旅游產業深度融合,釋放更大效益?2020年,村里創新采用“村民+村集體+投資公司”模式,成立河北鄉徑旅游發展有限公司。
公司負責人王永星是從村子走出去的能人,他帶領鄉親們開辟三條致富路徑:盤活閑置農房發展民宿,開發桃產業深加工產品,創辦研學教育基地?!鞍l展民宿產業,我們不搞房產收購,只租賃改造?!蓖跤佬墙忉屩毺氐墓糙A模式,“村民按院子、房屋情況每年獲2000至4000元租金,將來房子仍是他們的。然后,公司利潤的10%返還給村集體,讓村民和村集體都有奔頭?!?/p>
家門口的就業機會還為村民增添了幸福感。公司人員緊缺時,就啟動村里用工,一年用工20人左右。村民鄧新江擔任施工隊小隊長,負責整修廣場、河套這類的零散活兒,一天工資360元?!斑@活計行,不用出村就掙這么多錢,我挺中意。”鄧新江說。
撫寧區墳坨鎮舊縣村獨特的氣候條件產出汁多味甜的優質桑葚,品質上乘。這里成為全市最大的桑葚種植基地。
“一到桑葚成熟的時候,采摘購買桑葚果、果汁、果酒,吃農家飯的游客就來啦,特別熱鬧,村民們在路邊擺攤的、在家里做飯的,都忙乎起來了,家家都掙錢?!贝迕耜懢脸颊f。
往日舊縣村,如今出新招。近年來,舊縣村積極探索產業發展新路徑,采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深度挖掘桑葚的經濟價值,形成產銷一條龍……
這一模式,讓舊縣村桑葚產業創造年收入50余萬元,桑葚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子”,更激活了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帶動當地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讓鄉村振興煥發勃勃生機。
近年來,撫寧區區鎮兩級政府依托生態環境、自然優勢,因勢利導,積極推動采摘、觀光、民宿等產業發展,推出10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打造田園文旅新場景,深化農旅融合,推動鄉村振興,一幅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撫寧區的山水田園間徐徐鋪展。
編輯:王劍猛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