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信心 增動能——高質量發展一線報道丨櫻桃紅了 日子火了——山海關特色農業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秦皇島日報 記者李正男 通訊員代明君
“這批‘美早’個頭足、顏色紅,準能賣爆!”6月20日清晨,山海關云曦農業合作社的百畝櫻桃園內,采摘工老李踮著腳,將商品果區最后一串符合要求的櫻桃輕輕放進特制的防震箱。不遠處的采摘區里,依然綴著些紅瑪瑙般果子的櫻桃樹,被合作社負責人云曦掛上“游客采摘體驗區”的木牌。她笑著說:“這些就留給游客過把癮,讓他們體驗親手現摘的新鮮勁兒。”
云曦農業合作社的發展是山海關大櫻桃產業蓬勃壯大的生動寫照。這里產出的大櫻桃色澤鮮艷、果肉細膩,得益于北緯39度獨特的地理氣候和科學的管理,讓“山海關大櫻桃”成為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目前,山海關大櫻桃種植已覆蓋全區63個行政村,種植面積達3萬畝,設施栽培面積達到1200畝,年總產量超過2萬噸,年產值約4億元。36家大櫻桃專業合作社先后成立,有效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其中1家為國家級示范社。
而這份甜蜜的背后,科技創新正成為產業發展的強勁引擎。山海關區已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等20余家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成功引進并培育出“紅燈”“美早”等20多個早、中、晚熟品種,滿足了不同時節消費者的需求。
游客在櫻桃園中體驗采摘的樂趣。 (圖片由山海關區融媒體中心提供)
山海關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馮欣介紹,像“玲瓏脆”“昌華紫霞”等10個高端新品種在全區累計推廣種植近8萬棵。此外,作為農業農村部首個大櫻桃蜜蜂授粉與病蟲害綠色防控集成增效技術示范區,山海關區率先出臺《綠色食品山海關大櫻桃生產技術規程》地方標準,以蜜蜂授粉代替傳統藥劑,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全面鋪開。“為了搶占市場,我們的智能溫控大棚也成為一大亮點,氣土循環和智能控溫設備精準調控溫濕度,讓櫻桃成熟期從傳統的短暫周期大幅延展,巧妙填補市場空白,牢牢抓住市場主動權。”馮欣說,為了讓好品質更有保障,分散經營的小農戶們自發成立合作社,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包裝標識,借助品牌影響力實現規模化銷售。如今在一線城市的精品貨架上,印著“山海關”logo的櫻桃禮盒,正成為消費者饋贈親友的熱門選擇。
正是這樣從田間到舌尖的全鏈條管控,讓山海關大櫻桃的好品質有了堅實保障,也為產業的進一步拓展提供了底氣。
“來,嘗嘗咱自家釀的櫻桃酒,果香醇厚,保準你喜歡。”在山海關柴家溝村的“紅櫻桃人家”農家院中,負責人蔡德寬麻利地揭開酒壇,琥珀色的瓊漿引得游客紛紛駐足。當一顆顆紅櫻桃變成了櫻桃酒、櫻桃醬,山海關已經完成了從單純種植到“大櫻桃+”全產業鏈的華麗轉身。每到周末,滿載游客的私家車沿著鄉間小路接踵而至,林間穿梭的身影、農家樂里飄出的飯菜香、特產店里此起彼伏的結賬聲,構成了一幅幅鮮活的鄉村旅游圖景。這些深加工產品不僅鎖住了櫻桃的香甜,更讓產業附加值翻了幾番,曾經單一的果園,如今成了農旅融合的“聚寶盆”。
隨著游客們將山海關大櫻桃的美味口口相傳,“山海關大櫻桃”的品牌愈發響亮。其中,“玲瓏脆”憑借脆甜爆汁的口感,成功叩開北京、天津高端商超的大門。
在秦皇島琳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安民寨示范基地,琥珀色禮盒中,一顆顆直徑超34毫米的“玲瓏脆”櫻桃宛如被時光精心雕琢的紅瑪瑙,靜靜陳列。“果徑達標的每顆櫻桃都承載著嚴苛的品質標準,將來自山海關的清甜新鮮送達全國食客的舌尖。”負責人朱海洋介紹了嚴格的選果過程。晨曦初露進行采摘,讓果心溫度不高于18攝氏度的櫻桃能夠保持最佳狀態;通過“胚搶救”方式選種的櫻桃在采摘前還要經過抽檢,保證糖度高于22;經過“選拔”的櫻桃在0至1攝氏度冷庫進行12小時預冷,48小時內便跨越山海,躍上西安、鄭州等地的高端銷售貨架。
朱海洋的指尖輕輕拂過琥珀色禮盒,盒中紅瑪瑙般的“玲瓏脆”泛著潤澤的光,“這些被技術賦能、將甜度提到極限的櫻桃,最高價格能賣到每斤699元。”他笑著介紹,整個采摘季,50畝果園宛如藏著甜蜜的寶藏,1萬多公斤“玲瓏脆”綴滿枝頭,在陽光與汗水的交織中,凝結成四五百萬元的經濟價值。在朱海洋眼中,那些沉甸甸的果實不僅是土地饋贈的結晶,更像是打開美好生活的鑰匙,印證了那句浪漫的箴言——“世界盡頭是一顆櫻桃”,而這顆櫻桃里,藏著櫻桃種植戶的希望與豐收的喜悅。
品牌聲名遠揚,銷售渠道也在悄然變革。在數字浪潮的推動下,互聯網成了山海關大櫻桃走向全國的“新干線”。“家人們,看看這剛摘的大櫻桃,顆顆飽滿多汁,順豐包郵,今天拍下明天就能到您家!”在直播間里,30歲的“網紅”劉巖手持一顆晶瑩剔透的櫻桃,用刀尖輕輕劃開,鮮紅的果肉中迸出的汁水在鏡頭前閃閃發亮,彈幕瞬間被“買它”“看著太誘人了”等評論刷屏。如今,政府牽線搭橋,郵政、順豐的冷鏈車直接開進果園,讓櫻桃摘下枝頭就能坐上“直達快車”。全區360余戶果農化身“新農人”,在淘寶、京東開起網店,在抖音、小紅書分享種植日常。
晨光熹微時,工人們穿梭其中的果園,在暮色四合后搖身變成燈火通明的直播基地。農戶艾力強臨時暫停直播,開著的暖光燈將面前的櫻桃照得如同紅寶石般璀璨,他反復觀看自己的直播回放,分析每一個細節。“觀眾更關注的不僅是價格,還有櫻桃的品質和獨特賣點。”艾力強在筆記本中寫道,隨后他立即精選出一批個頭更大、色澤更艷的櫻桃,作為直播間的“王炸產品”,又設計了“買送”“滿減優惠”等促銷活動,提高產品性價比。當直播再次開啟,隨著活動的推出和直播技巧的改變,彈幕開始沸騰,訂單如雪花般飛來,在線人數也突破了4位數。通過這種方式,銷售旺季時,山海關每天有2萬多公斤櫻桃從枝頭摘下發往全國20多個省市,真正實現了“種得好”更“賣得俏”。
從枝頭到舌尖,從田間到云端,山海關大櫻桃產業用創新串聯起全鏈條發展。科技賦能讓果實更香甜,產業融合讓發展更多元,數字營銷讓銷路更寬廣。
編輯:楊宏璐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