а√天堂在线官网中文下载/18xxxhd/中文av在线天堂/狠狠瑟 - 亚洲精品com

“窗簾之約” “出攤辦公” “睦鄰客廳”——海港區海建里社區用心用情織就黨群連心網

秦皇島日報   記者  儲學敏

每天清晨,海港區海建里社區的網格員段菲都會在社區里轉上一圈,抬頭看看窗戶——如果窗簾拉開、笑臉掛起,她便安心離開;如果窗簾緊閉,她就立刻上樓敲門。這個看似簡單的“窗簾之約”,卻讓獨居老人馮素華的女兒至今感激:“多虧社區細心,讓我見到了母親最后一面……”

這是海建里社區黨委創新基層治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海建里社區黨委以黨建為引領,通過“窗簾之約”“出攤辦公”“睦鄰客廳”等特色服務,把辦公桌搬到居民樓下,把關愛送到群眾心坎上,讓黨旗在服務民生一線高高飄揚。

海建里社區下轄海建里、海建北里、昌德花園、長城村、碧海云天、博朗園6個小區,共4116戶、7000多人,60歲以上老人占比26.7%,其中有一部分是獨居或行動不便者。2023年底,社區黨委發起“窗簾之約”,與21戶特殊居民約定:每天早晨拉開窗簾或掛上“笑臉盤”代表平安,如未能“履約”,網格員則立即上樓敲門。

今年6月的一天,89歲的馮素華老人未如約拉開窗簾。網格員段菲敲門無應答后,迅速聯系其女兒到場,發現老人因突發不適臥床。類似的故事還有不少,降壓藥短缺、突發疾病……“窗簾之約”已多次幫助這些特殊居民處置緊急情況。

“群眾需要什么,黨組織就做什么。”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張立云說。

“周四他們準來,咱們有問題當場提。”海建北里居民王大爺口中的“他們”,是社區每周三、四雷打不動的“出攤辦公”團隊。

一張桌子、幾把椅子,社區工作人員“擺攤”,能現場解決的當場拍板,難啃的“硬骨頭”則記入《“出攤辦公”民情日記本》,限時督辦。

記者翻開民情日記本,只見里面密密麻麻記錄著居民的訴求和社區的解決進度:5月8日,有居民反映海建北里小區門前有兩輛汽車停放多日,無人問津,影響改造下水管;5月15日,居民建議長城村6棟和7棟之間取消綠化帶改建停車位……

每件事項后的“備注”欄里,都有辦理進展:5月9日,社區聯系到汽車車主,車輛已挪走。5月15日,居民上交了簽字材料;16日,社區將材料遞交舊改辦,等待結果;26日,施工方接到通知并進行改造……

張立云告訴記者,今年3月,為了把老舊小區改造改到群眾的心坎上,社區把辦公地點搬到居民樓下,集中征求居民改造意見。慢慢地,居民除了反映舊改的事,越來越多的事都愿意找社區工作人員聊聊。

“有咨詢如何申請高齡補貼的,有詢問怎么辦理醫保的,也有反映家長里短的,我們能當場答復的就當場答復,能當場辦理的就當場辦理,不能答復的就記錄下來,幫忙協調解決。”張立云說,“后來,為了讓群眾少跑路,我們還帶著公章去現場,能現場辦完的就現場辦完,減少居民等待時間。”

“沒想到下樓在家門口就辦完了。”長城村居民李娜,是一個上班族,一直想為父母申請高齡補貼,看到社區“出攤辦公”,在樓下咨詢了一下,沒想到工作人員直接上門收集材料,補貼很快到賬。

為了讓陌生的鄰居變成“睦鄰”,2024年8月20日,海建里社區騰出70平方米的空間,打造“睦鄰客廳”,并將每個月的20日定為社區“鄰里日”,也是社區黨群議事的大日子。在這里,居民、黨員代表圍坐一堂,常常爭得面紅耳赤,但最終總能找到“最大公約數”。

在第一個“鄰里日”,海建里小區一段170多米長的危墻成了焦點。有人主張加固,又有人覺得隱患未消除;有人要求拆除,又有人覺得不安全;有人建議重建,又有人覺得實墻不美觀……爭議持續了21天。最終,社區黨委組織125戶居民代表逐戶簽字,并以80%的支持率敲定方案:1.2米地臺+透光柵欄,既安全又不擋視線。

“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沒力沒錢出主意。”張立云常說,“鄰里日”把大家聚在一起,拉近了干群關系,解決了百姓實事。

從“窗簾之約”的溫情守護,到“出攤辦公”的高效響應,再到“睦鄰客廳”的群眾協商,海建里社區黨委用心用情織就黨群連心網。

編輯:王俏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