а√天堂在线官网中文下载/18xxxhd/中文av在线天堂/狠狠瑟 - 亚洲精品com

鹽堿地里插秧忙 萬畝稻田披綠裝

秦皇島日報 記者 陳立桐攝影報道

機械化作業大大提高了耕種效率。

秦皇島市昌黎縣劉臺莊鎮東新立莊村的農民在水稻秧苗田起秧。 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時下正值水稻插秧的黃金時節。在昌黎縣劉臺莊鎮,廣袤的鹽堿地上呈現出一片繁忙景象。農民正搶抓農時,全力開展水稻插秧工作,為秋季糧食豐收播下希望的種子。

走進劉臺莊鎮東新立莊村水稻種植區,數臺插秧機在田間穿梭,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棵棵青翠的秧苗被精準插入田中,短短時間內,原本空曠的水田便披上了一層嫩綠的“新裝”。

綠油油的秧苗寄托著農民一年的希望。

種糧大戶劉洪友看著整齊排列的秧苗,臉上滿是期待:“今年我承包了650畝鹽堿地種植水稻,全部采用機械化插秧,效率比以前高多了。而且農技人員為我推薦了耐鹽堿水稻新品種,并全程指導育秧、插秧和田間管理,我對今年的收成很有信心。”

昌黎縣劉臺莊鎮東新立莊村農民在田間使用農機插秧。

昌黎縣地處渤海之濱,鹽堿地資源豐富。過去,由于土壤鹽堿化程度高,農作物產量低,土地利用率不高。為破解這一難題,近年來,昌黎縣積極踐行“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大對鹽堿地改良和利用的投入,通過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引灤河水灌溉,改善土壤墑情,同時持續引進和培育耐鹽堿水稻新品種,并邀請農業專家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民提供技術培訓和指導,從選種、育秧、插秧到病蟲害防治,進行全流程跟蹤服務。

秦皇島市昌黎縣劉臺莊鎮東新立莊村的農民將水稻秧苗搬運到插秧機上,進行插秧。 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如今,曾經的鹽堿荒灘逐漸變身“米糧倉”,不僅實現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還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據了解,昌黎縣未來還將繼續探索鹽堿地綜合利用新模式,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推動農旅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編輯:薛佳麟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