а√天堂在线官网中文下载/18xxxhd/中文av在线天堂/狠狠瑟 - 亚洲精品com

2025全國兩會新觀察丨“以鏈為媒”鏈出協同發展新高地

河北經濟日報記者袁立朋弓幸民

春潮涌動華夏,山河擘畫新章。

出席2025年全國兩會的河北代表委員齊聚北京,共商良策、共謀發展。

202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邁入第11個年頭,從“謀篇布局”到“精耕細作”,三地以“六鏈”為媒,將產業鏈的“斷點”轉化為協同的“支點”,將創新的“孤島”連成發展的“大陸”。11年間,京津冀經濟總量連跨6個萬億元臺階,2024年達11.5萬億元,工業增加值達2.66萬億元,區域發展動能澎湃。

在這幅壯闊的協同畫卷中,“六鏈”共建成為最鮮明的注腳——氫能、生物醫藥、網絡安全和工業互聯網、高端儀器設備和工業母機、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六條產業鏈如六條巨龍,舞動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氣象。

攥指成拳:從“單鏈突破”到“鏈群共舞”

產業鏈的協同,始于突破,成于共融。

3月1日,在石家莊高新區的河北智昆精密傳動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成排精密機床高速運轉,閃爍著誘人金屬光澤的RV減速機齒輪不斷被加工出來。

“這是我們去年發布的CT-HYP系列準雙齒輪傳動關節模組產品,現在市場反饋非常好,新訂單不斷。”智昆科技總工程師張凱說,這個凝結了京冀兩地科研人員心血的系列新品,讓智昆科技成為全國唯一一家實現機器人準雙齒輪傳動關節模組批量銷售的企業。

技術人員調整RV減速機產品部件。智昆科技供圖

事實上,準雙曲面齒輪減速機已在汽車行業得到應用,但機器人領域對于這種減速機要求更為苛刻,需要更高剛度、更高精度、體積更小、壽命更長。

“一定要做出世界一流的減速機!”在這個信念的指引下,位于北京的智同工大研究院和位于石家莊的智昆科技緊密攜手,經過1372天研發攻關,攻克了齒廓修形、準雙曲面齒輪有限元分析、裝配誤差分析以及傳動誤差控制四大技術難關,推出了引領行業潮流的機器人減速機新品。

“從實驗室走向市場路途艱難,但京津冀協同創新給了我們機遇,為我們在京冀之間建立了‘北京研發、河北轉化’的橋梁。”智昆科技戰略發展部總經理劉澤鵬感慨道。

智昆科技成功的背后,正是京津冀三地“一盤棋”統籌,“一張圖”推進產業鏈協同攻關的結果,三地先后開展了兩批高精尖產業筑基工程揭榜,僅2024年就有14個“卡點”被突破。

產業鏈組織水平的躍升,為京津冀帶來產業的躍級煥新。以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為例,三地共同布局總計8000畝的科技生態港,構建汽車零部件“一小時配套圈”。小米汽車的熱銷直接帶動天津120家、河北220家零部件企業融入京津供應鏈;北京奔馳零部件的區域內采購額占比達55%;天津為北京整車配套的重點企業超120家,產業鏈的“毛細血管”在三地貫通生長,呈“噴發”之勢。

“產業鏈的協同,本質上是創新要素的重新配置。上述例子就是‘鏈群共舞’的生動寫照。”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陸港集團董事長劉瑞領說,從“單鏈突圍”到“鏈群共舞”,京津冀用一張張圖譜、一套套機制,破解了區域分割的壁壘,將北京的研發優勢、天津的轉化能力、河北的先進制造串聯成網,互通共融,讓產業鏈的每一環都成為價值創造的強大節點。

聚勢而強:從“協同攻關”到未來布局

協同的深度,決定發展的高度。

近日,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里,一臺國內最大的20米級無支撐大型金屬3D打印裝備剛剛投產。該裝備采用雙龍門設計,一側龍門承載24個打印頭,實現點陣結構陣列式增材制造,另一側龍門安裝16個打印頭,為“4×4”陣列式布局。這套設備突破了懸空結構無支撐3D打印的技術難關。

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內,科研人員正在調試20米級無支撐大型金屬3D打印裝備。新華社發 李然 攝

“這套裝備成功問世,不僅依托天津強大的海工裝備制造產業,也得益于河北先進的鋼鐵材料,北京研發的新型結構技術。”北京理工大學跨尺度增材制造實驗室負責人劉長猛說,用這套裝備制造的海洋基建材料,比傳統海洋浮力平臺所用的鋼結構降低三分之一的綜合成本,在大型船舶、潛航設備制造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協同攻關,1+1+1>3。這樣的場景,印證了三地各展所長,聚勢而強的發展邏輯。

數據更具說服力:京津冀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從2013年的3.22%升至2023年的4.27%,高于全國1.62個百分點。2024年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843.7億元,同比增長12.7%,自2014年以來已累計超3700億元。科技創新協同持續深化,京津冀優勢互補、相互支撐已經成為“主旋律”。

未來產業的布局更顯前瞻性。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內,從北京遷到雄安的“獨角獸”梅卡曼德機器人憑借多模態大模型技術,在汽車、物流等領域累計出貨1.5萬臺。梅卡曼德的目標并不止于此,下一步,梅卡曼德將與津冀上下游企業加強研發協同,共同推動“AI+機器人”發展,對未來做超前布局。

“雄安的空氣中都充滿著創新味道。我們已經實現了從0到1,從1到10,未來將以雄安為起點,完成從10到100甚至10000的發展。”梅卡曼德創始人兼CEO邵天蘭對未來充滿期待,我們將繼續延伸技術邊界,持續優化Mech-GPT多模態大模型,讓機器人越來越聰明,拓展落地更多的應用場景。

“協同發展不僅是解決當下的‘卡點’,更要搶占未來的‘賽點’。京津冀已經將協同發展的目光投向新能源、新材料、新應用等最前沿的未來產業領域,一場關于新質生產力的競速賽已然啟幕。”全國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盧慶國說,產業協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三個率先”突破領域之一,三地在攜手共進的同時,共同培育高水平創新載體,一定會在構建高效創新生態體系中搶占先機。

向新而行:從機制創新到業態升級

制度突破,是協同發展的底層密碼。

走進位于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京津冀·滄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北京協和藥廠滄州工廠的生產線正高速運轉,生產他們自主創制的國家一類新藥雙環醇片原料。出廠后的原料會運回北京工廠,加工成制劑銷售。這就是著名的京冀醫藥產業協同發展“反向飛地”模式。

只有勇于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才可能產生新產業生態。

為順利疏解北京的制藥企業,京冀兩地藥品監管部門經過大膽論證,提出了實行醫藥產業轉移異地監管的新模式。

2024年4月28日,京津冀三地工信部門在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簽訂共建京津冀·滄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合作框架協議。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供圖

經原國家食藥監總局批準,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實行異地監管政策的園區。進入園區的京籍藥企名稱、注冊地址不變,批準文號不進行轉移,由北京市藥品監管部門依法在《藥品生產許可證》上增加相應生產地址和生產范圍,同時對其生產情況進行延伸監管,實現了“企業在河北、監管屬北京”。

這一機制開創全國先河,成效也出乎意料:京津冀·滄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先后吸引來30多家疏解藥企,如今園區年產值已突破200億元,不僅實現了強鏈、穩鏈、補鏈,還推動了河北醫藥產業生態的升級。

市場力量的激活同樣關鍵。在唐山百川智能的共享工廠,機械臂舞動、共享機器轟鳴,這里與京津7所高校成立創新生態聯盟,與北京智源研究院合作開發智能決策系統,使唐山鋼鐵集團無人車間的效率提升30%。政府搭建平臺,企業唱主角——這種“有為政府+有效市場”的模式,讓京津冀的產業生態從“物理聚合”邁向“化學融合”。

生態的升級,更體現在金融與產業的“血脈相通”。三地構建“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生態,通過產業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六鏈”。2024年,京津冀簽約重大項目70余個,總投資超730億元,5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躋身“國家隊”。

“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是簡單的產業轉移,而是通過機制創新實現生態重構,激發要素之間發生‘光合作用’。”全國人大代表、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強說,機制創新是“破冰之斧”,業態升級是“活水之源”,當政府之手與市場之力同頻共振,產業鏈、創新鏈就會深度融合,實現突破性發展。

砥礪奮進協同路,一曲長歌蕩山河。當全國兩會的聚光燈再次聚焦產業協同發展,京津冀的實踐已為中國式現代化寫下生動注腳,未來三地將繼續以“六鏈”為筆,在廣袤的華北平原上,繪就更壯麗、更輝煌的高質量發展畫卷。

來源:冀云

編輯:王俏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