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社區治理新路徑
秦皇島日報 記者 李楠
“90后”李丹丹是北戴河區東山街道東經路社區黨委書記。她性格開朗、充滿朝氣,是居民眼中待人熱情、辦事穩妥的好書記。2023年,她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從此在基層工作中履職盡責,歷練成長。
作為人大代表,如何讓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工作中得到更好的體現,是李丹丹一直思考的問題。
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在做好矛盾糾紛化解方面,李丹丹探索建立了“人大代表聯絡站”,利用居民信賴人大代表的優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有效調解鄰里糾紛,維護了社區的和諧穩定。小到樓上樓下漏水,大到社區安全隱患,李丹丹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為居民全力解決各種問題。2024年,她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2起,解決問題多起,得到了居民的交口稱贊。
平日里,李丹丹經常深入居民家中,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人大制度、法律法規等內容,并在小區建立政策宣傳微陣地,將她參加全國兩會的所見、所聞、所感分享給大家,還采取為黨員中心戶講家庭黨課的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入戶宣講。2024年,她在社區共開展全國兩會精神主題宣講10余場,讓兩會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
李丹丹(右)和社區老人一起猜元宵燈謎,歡度佳節。 (圖片由李丹丹提供)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居民訴求日益多元化。針對這一情況,李丹丹制定了居民反映問題訴求清單,解決一項銷號一項,努力做到居民訴求“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圍繞社區未來發展規劃,李丹丹梳理出一批居民關注度高、反映強烈、可操作性強的實事項目, 努力為大家提供一系列便民惠民服務。在解決無物業小區外來車輛占位問題時,李丹丹通過征求居民意見,決定修復并啟用原有道閘,以限制外來車輛隨意進出。李丹丹還在小區里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微陣地,推出了“幸福鄰里匯”助老公益服務項目,打造了一月一主題的“鄰里集市”,開設了社區食堂,不斷優化適老化改造、上門助浴、上門體檢、上門理發等各類公益志愿服務功能。
與此同時,李丹丹積極參與京津冀文旅協同發展工作專題調研,結合北戴河區文旅融合發展實際,提出可行性建議,為有關部門開展相關工作提供借鑒。
多年的工作實踐讓李丹丹體會頗深。“讓居民充分發表意見、參與社區治理,就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在社區工作中的最直接體現。”李丹丹說,“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我將不斷加強學習和實踐,持續提升履職能力,把人民群眾的心聲和對工作的思考融入代表建議中,努力提升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編輯:王俏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