а√天堂在线官网中文下载/18xxxhd/中文av在线天堂/狠狠瑟 - 亚洲精品com

“雙爭”有我——365百姓故事匯 | 打造“綠色銀行” 帶動鄉親致富

秦皇島日報 記者 陳引玉  通訊員 張麗美

時建華是盧龍縣陳官屯鎮常各莊村黨支部書記。多年來,他立足本村栽植果樹的實際,從品種改良到銷路拓展,從精細管理到多元發展,帶領鄉親們書寫從傳統種植到產業興旺的發展故事,讓這片土地上的果林成為鄉村振興最美的風景。

在常各莊村的蘋果園里,鄉親們時常會看到時建華忙碌的身影。他時而彎腰查看蘋果樹的生長狀況,時而踮腳察看果實品質,還不停地向鄉親們傳授果樹管理技術。在常各莊村,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蔥蔥的果林,那是時建華與鄉親們心血的結晶。在他的帶動下,這大片果林成了村民眼里的“綠色銀行”。

常各莊村種植蘋果已有30多年的歷史,全村近70%的人以種植蘋果樹謀生。但是,近年來種植品種單一、管理粗放等問題逐漸凸顯,村民收入也受到影響。為了緊跟市場,時建華帶領村干部深入果品市場調研,淘汰產量低、品質差的老品種,引進市場上緊俏的新品種。這對習慣了傳統種植方式的村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為此,時建華經常邀請農業專家來村里開展技術培訓,幫助村民盡快掌握新的種植管理方法。

時建華(右)察看果實品質。 通訊員 張麗美 攝

經過不懈努力,新的蘋果品種終于在常各莊村扎下了根。“鄉親們非常滿意,種蘋果樹比種大田作物強多了,一畝地蘋果收獲果品七八千斤左右,能收入1萬多塊錢。”常各莊村村民宋玉珍高興地告訴記者。看著村民們鼓起來的錢袋子,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種植果樹。然而,隨著蘋果產量逐年攀升,進一步打開銷路成為時建華和村民們的心頭大事。“前期,蘋果的銷路不太好,有時候會滯銷。我想開貨站吸引客商,把大伙兒的蘋果銷出去。現在每年都有固定的客商到咱們這兒來收貨。最少一天也能賣出兩三萬斤,多的時候一天賣10多萬斤、20多萬斤都正常,每家的蘋果都能賣得出去,大伙兒都有一個好收成了。”時建華說。

目前,全村有2000多畝蘋果樹,管理上一點不含糊。從灌溉施肥到修剪防蟲,每一個環節,時建華都按時叮囑村民嚴格遵循科學方法進行。有了時建華這個“保質員”,常各莊村產出的蘋果品質極佳,暢銷北京、天津、山西等全國各地。為了讓村民的收入更上一個臺階,愛“折騰”的時建華還號召大家適當栽植梨樹、油桃樹等果木。為了購買優良品種樹苗,他帶領村民們多次到昌黎、遵化等地考察,買了樹苗先在自家田地試種,成功后再推廣給村民。在時建華的努力下,常各莊果樹專業村的名氣越來越大,村民也在果樹種植中嘗到了甜頭,還帶動了千余人就業和周邊各村發展。附近的倫家洼、張家溝、小劉莊等村已形成集中連片的林果產區。新鮮的果品承載著果農們的希望和夢想。

“我將盡最大的努力引進新的品種,讓鄉親們不愁種不愁銷不愁收,生活越過越好,收入越來越高。”時建華說。


編輯:韓冰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