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秦皇島高質量發展媒體行—最美長城村落系列之三 界嶺口:長城腳下的寶藏村落
秦皇島日報 記者 王瀟瀟
界嶺口村坐落在撫寧區大新寨鎮的最北端,是五道溝景區的第五道溝。在村東西兩側的山峰上,“金臺”和“銀臺”兩座巨大的扇形墩臺遙相呼應。從“金臺”和“銀臺”向下,長城分為兩支,沿著山勢蜿蜒而下,在河谷兩側與南北向城墻相連,形成了兩個三角形的圍城,即東、西月城。擁有超過600年歷史的界嶺口村就坐落在東月城內。
在村內,尚存古民居、古街道、古寺廟和古井,一切都古樸、獨特,民居院落大多坐北朝南,依地勢而建,房頂多為仰合瓦屋面,山墻則以水磨青磚砌成,院落多為整體大開間。村巷內依舊保留了40余座明清時期的古民居。一座座老民居墻上仍有一塊塊疊起的青磚,只是被幾百年的風吹雨打磨滅了棱角;屋頂上仍擺放著整齊的瓦片,瓦片上仍有精細雕刻的花紋;屋檐下是被歲月染上風塵的木格窗子,以及被風雨剝蝕得褪了顏色的老木門。
極具歷史滄桑之感的東月城城門。記者 張偉攝
“界嶺口村古稱‘界嶺口關’,是明代長城的重要隘口之一,與山海關齊名,共同守護著京畿地區的安全。”大新寨鎮黨委宣傳委員李哲說,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的界嶺口關,經過多次修繕,尤其是民族英雄戚繼光擔任薊鎮總兵期間的大規模修建,使其成為了一道“外御遼蒙,內衛京都”的堅固防線。
曾經是烽火連天的邊關,如今是一個安居樂業的村莊。
9月3日,記者來到界嶺口村外,東月城城門下,幾位村民悠閑地乘涼,或坐或臥,展現出一派寧靜安逸的景象。
村里的街巷以步行街為主,五花石鋪砌的街巷路面看上去古樸滄桑,城內橫向、縱向各有3條老街道,至今依然保持著原有道路的空間線型及尺度。
據介紹,街巷布局是軍事防衛設施演變發展而來的,城內的民居、道路仍然沿襲著適應戰爭的“九宮格”布局,三橫三縱,方正規矩,這些獨特的文化烙印,是雄關風姿的最美底色。而今,歷史的硝煙散盡,遠離金戈鐵馬的山村也變得祥和安靜,村民們忙時而作,閑時而息,過著悠然自得的幸福生活。
站在“金臺”和“銀臺”之上,俯瞰長城的蜿蜒,東、西月城的宏偉布局似乎在訴說著往昔的輝煌與滄桑。這些保存相對完好的歷史遺跡,不僅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征,也是研究古代軍事防御體系的珍貴資料。
記者發現,界嶺口村不僅歷史底蘊深厚,自然風光同樣令人沉醉。全村占地5平方公里,其中山場面積廣闊,河道蜿蜒,耕地面積雖不多,卻孕育了豐富的農林資源。板栗、核桃、李子等干鮮果品不僅滋養了當地居民,也成為了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的關鍵因素。漫步在村間小道,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仿佛能聽到大自然最質樸的聲音,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
編輯:郭小溪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