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果”種植帶富一方鄉親
秦皇島日報 記者 史娜
盛夏的滿鄉,似水墨丹青,它研青山為墨,著碧水為色,山脈水脈纏綿相依,如同渾然天成的山水畫卷。不同于城市的燥熱,烈日下的青龍雙山子鎮,微風中伴有徐徐清涼。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青龍的地貌特征,也是舊有“標簽”,這里曾經因山多地少,成為發展大規模農業種植的羈絆。近年來,青龍雙山子鎮利用山區優勢、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發展“五色”種植,讓“一分田”迸發出“十分”活力,賦能鄉村振興。
近日,雙山子鎮大匯河村冷棚葡萄迎來了成熟期。走進種植戶穆小梅家的葡萄大棚,一串串圓潤飽滿、晶瑩剔透的葡萄掛滿枝頭,一撥撥前來采摘的客戶給大棚帶來了生氣。“我們主要種植遼峰、巨峰、大玫瑰香3個品種。因為澆灌秧苗用的是山泉水,施的是農家肥,冷棚過濾掉了雨水中的雜質,葡萄的口感非常好,很受客戶歡迎。”穆小梅自豪地向記者介紹著自家種植的葡萄,因青龍地處山區,晝夜溫差大,種植的葡萄糖分含量高口感好,深受市內商超和周邊鄉鎮村民歡迎。“12元一斤的巨峰葡萄,很快就被客戶訂完,我的葡萄不愁賣。”穆小梅笑得合不攏嘴。
穆小梅家的葡萄棚后面,是徐子淇家的100畝樹莓園。據大匯河村黨支部書記邵永明介紹,大匯河村2011年建立了樹莓種植基地,發展至今種植面積達430畝,采摘后的鮮果遠銷歐洲國家。2023年,雙山子鎮樹莓產業產值達450多萬元。
村路另一側,是整齊排列的榛子林。“再過半個月,大榛子就要迎來采摘季啦。”邵永明說,他多次去黑龍江等省份學習調研,不斷優化果品質量,仔細考量后選擇了達維、長毛子、玉墜等優質大榛子品種。“這些品種果大殼薄,富含氨基酸等多種微量元素,深受客商歡迎。”邵永明告訴記者,“現在人們觀念轉變了,更鐘情于綠色食品較高的營養價值,我們的大榛子果仁飽滿、果香濃郁,無須精加工就被客商訂購一空。”目前,在雙山子鎮,大榛子種植規模達600畝,年產值超500萬元。
“雙山子鎮地處青龍河、起河、沙河三河交匯處,曾是縣委、縣政府所在地。”雙山子鎮鎮長董學文手指青龍地圖向記者介紹鎮內情況:這里水資源豐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立足這些優勢,鎮里不斷優化種植結構,大力發展“五色”種植。“五色”指的是棕色的食用菌、紅色的樹莓、綠色的大榛子、紫色的葡萄以及以“白雪公主”為主打品種的白色草莓。“像大匯河村的葡萄、榛子、樹莓一樣,香菇、白色草莓也是供不應求,目前,全鎮已實現了規模化、集約化種植。”董學文說。
走進小巫嵐村邢志忠家的香菇大棚,一簇簇如“小傘”般的香菇長勢喜人。邢志忠告訴記者,因村里種植的香菇產量大、品質好,幾乎每天都有周邊城市的客商進村收購,更有俄羅斯的客商與其簽訂長期收購合同。
2004年,邢志忠開始探索種植食用菌。20年來,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村里三分之一的農戶都種上了食用菌。目前,食用菌已經成為小巫嵐村的主導產業,村里共有食用菌大棚250余座,占地300多畝,年產食用菌2000噸,銷往天津、唐山、承德等地,年收入達1200萬元。
“六月、七月份摘葡萄,七月、八月份采榛子,九月、十月份吃樹莓,元旦開始到第二年的五月白色的草莓上市,我們還有蘋果、板栗、桃,雙山子鎮一年四季都是大果園。”董學文笑著說,隨著特色農產品的遠銷,雙山子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采摘,拉動了鎮內經濟發展,“我們合理利用山區地貌種植的‘五色果’,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老百姓日子越過越好,共同奏響了鄉村振興的‘幸福歌’。”
編輯:薛佳麟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