а√天堂在线官网中文下载/18xxxhd/中文av在线天堂/狠狠瑟 - 亚洲精品com

【主流聲音】繁榮鄉村文化 點亮多彩生活

□張麗

大地流彩,詩賦“三農”。2024中國農民詩會近日在安徽池州杏花村啟幕,舞臺上,悠遠的詩詞詠唱、歡快的歌唱表演透著淳樸的鄉音,載歌載舞的村民將觀眾帶入了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舞臺下,古樸淳厚的池州儺、精美絕倫的東至花燈、惟妙惟肖的烏石手獅舞、歡騰飛舞的貴池龍燈等非遺展演引人注目,村民們用詩歌與非遺文化邀請八方來客共赴一場鄉村文化盛宴。

鄉村文化不僅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豐富的滋養,也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源頭。從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到黨的二十大按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快進鍵,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中,我們見證了農耕文明與現代文明的和諧共鳴,譜寫著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鄉村篇章。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持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激活了鄉村文化振興的內生動力,一大批群眾喜聞樂見的鄉村文體活動、人氣火爆的鄉村文旅打卡地接連涌現,文明新風吹遍鄉村大地。

繁榮鄉村文化,賡續不絕的文脈是底氣所在。我國鄉土文化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在農耕文明中孕生、演化和積淀,流轉于世代相傳的民俗文化、歷史遺存和傳統技藝中,承載著順天應時、天人合一的生態倫理,尊老愛幼、勤讀力耕的家風家訓,鄰里和睦、守望相助的鄉規民約等都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共同形成了鄉村文化獨特的精神標識,構筑起農民日益豐富的精神文化家園。留住鄉土文化的“有形”遺產、激活其“無形”價值,在保護傳承中實現創新發展是關鍵。近年來,全國各地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業態,逐漸成為讓鄉土文化“活起來”的綜合載體。浙江省以三年“五創”行動為抓手,高質量實施鄉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打造“詩畫浙江”,助力“千萬工程”。通過打造“生態景觀—文化體驗—鄉村風情”一體化的農文旅融合產品,發揮鄉土文化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重要功能,把“文化存量”變成了“經濟增量”,從而實現物質與精神的雙豐收。

在繁榮鄉村文化的大舞臺上,農民是主角。鄉村文化的真正魅力,在于鄉村的“泥土味”和農民的“人情味”。農民是鄉村文化賴以發展最基本、最活躍的要素。繁榮鄉村文化不是政府單向主導的形象工程,而是農民唱主角、農民真受益的暖心工程。近年來,“村超”“村晚”“村BA”等充滿農趣農味的文體活動,火爆全網、叫響全國、出彩海外,成為鄉村文化的新名片。這些鄉村文化活動由農民組織、農民參與、農民捧場,彰顯了農民極具感染力的精氣神,營造了充滿活力的文化氛圍,在創造屬于農民自己的文化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鄉村發展的無限可能。

繁榮鄉村文化的關鍵在組織來搭臺。截至2022年,全國建成281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3.8萬多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58萬多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現了中心、所、站在縣鎮村三級陣地的全覆蓋,編織起一張龐大的文明實踐組織網絡,成為鄉村文化建設的新陣地、文化生活的孵化器。充分利用農家書屋、文化大禮堂、村史館等生活場所,創建農民“家門口”的文明實踐中心。在這里,農民和文化工作者們歡聚一堂,共同籌辦道德評議會、“好家風、好家訓”評比、非遺民俗展演等群眾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文化活動,通過直觀化的文化體驗、生活化的文明場景,讓農民感受鄉村文化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將新時代文明新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據7月19日《光明日報》)


編輯:韓冰
責編:李志財
編審:劉福慶
監審:王勍